去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并在核实各地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基础上,从2019年起,每年开展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开展了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调查共覆盖全国1033所幼儿园和3810所中小学校,总筛查人数111.74万,包括幼儿园儿童(6岁)6.92万,各年级段中小学生104.82万。调查结果如下:
过半儿童青少年近视高三学生中600度以上人数占比超两成
一是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近视防控任务艰巨。二是低年龄段近视问题比较突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快速增长,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0%,初中阶段从初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0%,小学和初中阶段是我国近视防控的重点年龄阶段。三是高度近视问题不容忽视。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也就是近视度数高于600度,在近视总数中占比达到21.9%,由于高度近视是致盲性眼病之一,容易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监测发现:67%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29%的学生不足1小时,73%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课后作业时间和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用眼行为普遍存在。以上这些因素是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五项举措推动近视防控“学校采光照明”、“儿童近视矫正市场”将被重点监管
为了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将从五个方面开展有关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
4月3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马晓伟主任、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各地落实责任制,全面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学校卫生工作。卫健委在部门分工基础上,制定了委内分工方案,细化实化司局职责任务,并召开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学校卫生工作会议,着力推进任务落实。
二是规范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诊断和治疗。
发布了《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和《斜视诊治指南》,为科学规范地预防和矫正近视提供了技术标准。成立了青少年近视防治专家指导组,强化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近视防治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近视防治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监督检查。
印发了《关于开展2019年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工作的通知》,加大近视相关教学环境监督抽检力度。针对儿童近视矫正市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规范近视矫正工作。
四是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
印发了《关于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的通知》,组织召开全国工作会议,举办了三期培训班,推动各地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确保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还逐步推动建立电子档案,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动态管理。
五是加强社会动员和科普宣传。
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工作方案》,通过开发近视防控核心信息和宣传教育工具、组建健康科普小分队、开展近视防控进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科学防控近视的知识,提高公众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